《培训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演艺音校》

作者:戴定澄

  澳门演艺学院,初闻其名,会联想到“香港演艺学院”类的独立高等表演艺术院校 —殊不知,这原是政府文化局下属的,以本地社会人才艺术培训为立院之本,後又成功加入部分中等专科表演课程的一个颇富澳门特色的演艺教学机构。

  以政府优良资源,对本地人才实施艺术培训,是其三十年前成立时的立院之本,也是发展至今的一个基本定位和主线。就笔者所熟悉的音乐教育领域而言,三十年来,演艺学院属下的音乐学校,为本澳社会培训了不少以年轻学子为主的音乐基础人才,其中,成功在专业道路上前行者固然不少,而之後成为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公民亦随处可见。学校中,人数和专业方向众多的学生量所需求的专业师资量相当富足:来自同属文化局的两支职业表演团体—澳门乐团与澳门中乐团的专业乐师们,不仅在舞台上为澳门的音乐表演展现光芒,更通过演艺音校的教学,为本地音乐表演事业的持续推进贡献才能。当然,在为社会培养後起之秀的同时,也满足了乐师们教学传承的本能需求。这种灵活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条件,实是本地其他音乐表演培训机构、院校所未能实施、难以具备的。可以说,政府体制下的澳门演艺学院音乐学校在这方面的培训功能和相应成就,既不同於西式音乐学院的普遍实践,又有别於普通学校的音乐课程,三十年如一日,特色特办,是为难能可贵。

​  而十年前同外地着名音乐院校合办的中专课程,则是演艺音乐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明界碑,如此,普及培训更具有了明确、直接的双重含义︰在音乐素质培养之价值指向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专业教育的层次。普及培训很大程度上直接为专业教育作了准备,而专业教育则成为了普及培训的示范和导向,两者相辅相成,成为演艺音校富教育特色的重要注脚。

​  演艺学院三十年历程,在澳门本土方兴未艾的音乐普及教育及基础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产生影响,作出了富於特色的贡献。笔者认为,在澳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前行、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日新月异专业发展的今天,演艺学院如何总结经验,发扬优势、特色,克服行进中的困难,突破发展中的瓶颈,在社会需求、学院体制和学院定位各方面作务实和视野开阔的前景筹划,是值得实实在在地思考和深入探讨的事宜。

  值此演艺学院三十周年大庆,写下上述简略文字,是祝贺,亦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