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與專業教育並重的演藝音校》

作者:戴定澄

  澳門演藝學院,初聞其名,會聯想到“香港演藝學院”類的獨立高等表演藝術院校 —殊不知,這原是政府文化局下屬的,以本地社會人才藝術培訓為立院之本,後又成功加入部分中等專科表演課程的一個頗富澳門特色的演藝教學機構。

  以政府優良資源,對本地人才實施藝術培訓,是其三十年前成立時的立院之本,也是發展至今的一個基本定位和主線。就筆者所熟悉的音樂教育領域而言,三十年來,演藝學院屬下的音樂學校,為本澳社會培訓了不少以年輕學子為主的音樂基礎人才,其中,成功在專業道路上前行者固然不少,而之後成為有良好藝術素養的公民亦隨處可見。學校中,人數和專業方向眾多的學生量所需求的專業師資量相當富足:來自同屬文化局的兩支職業表演團體—澳門樂團與澳門中樂團的專業樂師們,不僅在舞台上為澳門的音樂表演展現光芒,更通過演藝音校的教學,為本地音樂表演事業的持續推進貢獻才能。當然,在為社會培養後起之秀的同時,也滿足了樂師們教學傳承的本能需求。這種靈活互補、資源共享的方式和條件,實是本地其他音樂表演培訓機構、院校所未能實施、難以具備的。可以說,政府體制下的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在這方面的培訓功能和相應成就,既不同於西式音樂學院的普遍實踐,又有別於普通學校的音樂課程,三十年如一日,特色特辦,是為難能可貴。

​  而十年前同外地著名音樂院校合辦的中專課程,則是演藝音樂學校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顯明界碑,如此,普及培訓更具有了明確、直接的雙重含義︰在音樂素質培養之價值指向的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專業教育的層次。普及培訓很大程度上直接為專業教育作了準備,而專業教育則成為了普及培訓的示範和導向,兩者相輔相成,成為演藝音校富教育特色的重要註腳。

​  演藝學院三十年歷程,在澳門本土方興未艾的音樂普及教育及基礎專業音樂教育領域產生影響,作出了富於特色的貢獻。筆者認為,在澳門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前行、周邊地區和國際社會日新月異專業發展的今天,演藝學院如何總結經驗,發揚優勢、特色,克服行進中的困難,突破發展中的瓶頸,在社會需求、學院體制和學院定位各方面作務實和視野開闊的前景籌划,是值得實實在在地思考和深入探討的事宜。

  值此演藝學院三十周年大慶,寫下上述簡略文字,是祝賀,亦為期待。